查看原文
其他

一场有“故事”的专场发布会,满满都是暖心与感动

北京组工 2021-11-08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这场发布会有点特别

发言席上出现了几位不太熟悉的身影

他们是默默奉献的城市守护者

今天,他们走到台前

给我们带来关于社区防控的故事


社区党组织书记

人物:彭立新


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慧里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


从1月22日启动防控到今天,我们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打了一场联防联控、群防群治的人民战争,经历了45个难忘的日日夜夜,让我印象最深的是3个“关键词”。

第一个关键词是“责任”。这份责任,首先体现在入户排查上。第一轮排查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的,当时很多家里没人,在家的居民也很恐慌,有的隔着防盗门、带着护目镜和我们说话,还有的干脆不开门,甚至抱怨说“现在疫情都这样了,你们还敲什么门啊?再来我就投诉你们!”第一轮排查没有做透,下一步怎么办?我们反复研究,决定采用网格化、地毯式的方法,开始第二轮摸排。先通过电话、微信等方式初步摸排,建立台账;再由网格员分片包干,对没有联系上、情况不清楚的居民,“白天去敲门、晚上看亮灯”,实现了100%摸排。



第二个关键词是“整合”。社区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,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。安慧里社区不是一个独立小区,人流车流多,管控难度大。我们联合其他两个小区,把小门都封闭,只留三个大门,对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。我们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,发动各方面力量,确保了小区24小时有人值守,让居民感到了“安全”“踏实”。




第三个关键词是“服务”。受疫情影响,居家观察人员、独居老人、残疾人等群体的正常生活遇到困难。有一个五口之家、老少三代从河南返京,老人便秘,儿子眼睛患病,小孩子需要玩具和零食,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较大,但却无法出门。像这样的居家观察人员,社区共有321名。针对这些情况,我们建立了“社工包楼”制度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入户等方式了解具体困难和生活需求,分类提供采买生活用品、购买药品、收发快递、倒垃圾等“微服务”,有效解决了居家观察人员的后顾之忧。

我们深刻感受到,疫情之下,社区已经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,只有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才能人人享有、美美与共。



疾控工作人员 

人物:甘静雯


通州区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、全科主任医师


17年前,我曾在非典定点医院战斗过,现在,再次披上战袍,投入到新冠肺炎社区防控工作中。
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大家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医疗机构,也成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。大年三十,当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,我们已经返回岗位、全员待命。我们有150多名社区医生,其中年轻人占了80%。我们团队中两位90后新手爸爸,家里孩子都在哺乳期。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,他们立刻将爱人和孩子送到老人家里,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。



疫情开始之初,针对居民对疫情的恐惧,和对防控知识的不了解,我们梳理出了疫情症状特点和防疫注意要点,消除老百姓不安和误区。后来又实施24小时在线咨询、家庭医生随访、身体状况监测等针对居家观察人员的具体举措,同时将居家告知书、居家观察指南等材料通过居委会发放给相关人员。



有一天,我们接到居委会的电话,一名外地返京人员出现体温异常。管片家庭医生马上了解他的症状情况和流行病学史,并将他送到医院进行排查。他的妻子情绪很不稳定,既担心丈夫的病情,又担心自己和孩子感染的风险。于是,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抚好妻子的情绪,通过微信和电话积极与妻子沟通。一开始她不接电话,我们就反复联系,耐心解释,同时教会她隔离防护和消毒知识,居委会还暖心地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。慢慢地,妻子的情绪平复了,医院也传来好消息,丈夫的疑似被排除了。通过这个例子,我想和大家说,如果有了症状,请不要恐慌,要第一时间和卫生服务中心或居委会联系,我们会用专业的知识保障大家的健康。

疫情无情人有情,40多天的并肩前行,我们感到社区医生和居民的心贴得更近了。我的想法很简单,作为一名社区医生,就是要守好社区这道防线,保证咱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。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,一定能战胜疫情。



物业人员

人物:溪小军


北京长城物业管理公司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锦秋知春社区项目经理


我曾经是一名军人,现在是一名物业工作者。在这次防控中,我们社区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“战旗”党支部,在党组织的领导下,物业和社区、志愿者等,共同投身一线,参与疫情防控。疫情以来,我感受到三个“转变”。

“平时”到“战时”的转变。接到防控任务后,我们和社区一起,用最短的时间实施小区出入口封闭管理,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,启动逐户排查、登记测温、公共区域消毒等防控工作。面对人手紧缺和物资储备严重不足问题,我们一方面做员工的“战时”动员,另一方面,马上采取扫街式采购。我们4个人跑了方圆几公里的所有药店,也就买到了50个口罩。有小区居民知道我们买不到口罩,竟然从自己家里拿出了30个给我们,我们的防控战役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打响了!



从“小区门”到“家门”的转变。为了减少业主出行,我们主动联系果蔬供应商,专门为小区业主定制果蔬套餐包,推出“贴心服务送到家”。每天凌晨,我们安排专人接收供应商送来的菜品,第二天中午前全部送到需要的业主家中,让小区业主可以更安心、放心地“宅”在家里。



从“质疑”到“信任”的转变。防控初期,很多业主对小区的防控措施不适应不理解,也有些质疑。比如说消毒,有人说都闻不见味儿,又有人说太呛了,给我们的感觉是无论怎么做都有人不满意。大家付出那么多,却感觉很委屈,但想到业主也有他们的焦虑和顾虑,就理解他们了。我们耐心地跟业主沟通解释,努力去化解他们的情绪。漫漫地大家看到了物业人的付出和坚守,也就变得理解、参与、认可甚至称赞。

这次疫情,使得物业与业主更加亲近团结,与社区更加紧密默契下一步,我们将一如既往为小区和业主做好服务!



社区志愿者

人物:白宇


东四街道豆瓣社区志愿者


豆瓣社区是北京核心区里常见的老旧社区,居民楼大多是建国初期建造的步梯楼,社区常驻居民2700多户、8300多人,且以老年人为主。从大年初四开始,我就与许多志愿者一道开始了在豆瓣社区的志愿服务。

志愿服务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入户排查。排查工作最大的困难的是没有电梯。当在1小时内爬了8个6层楼后,我才知道“老社区”远比我们想象得古老,与居民面对面沟通也远非我们想象得那样容易.当我们隔着口罩,气喘吁吁地跟一百多户居民接连交涉之后,才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“炸肺”的感觉。

如果说跑楼梯是社区党员志愿者的必修课,那么跑商铺则是我们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的拓展题。为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,社区周边一些小型商家仍继续营业。这些场所人口密度大、流动性强,病毒传播风险更高。我们不断提醒居民减少外出,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,但我们自己却不得不在人流中穿行。



社区值守是我们的另一项重点任务。正月十五过后,返京人员逐渐增多。我们在胡同口、小区门口的返京人员登记处站岗值守,并对“密接”人员进行重点看护。恰逢北京接连降雪、低温、大风,我和其他志愿者在风雪中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,真切体会到了再厚的防风服也会有防不住的风,再厚的雪地靴也会有挡不住的冷。但是我们的责任心却并未因风雪严寒而有丝毫懈怠。值守期间,我们确保了进入小区的人都查证、测温,重点看护对象始终居家隔离。



增强社区居民依法防控意识,也是我格外倾注精力的一项工作。针对个别居民不理解、不配合,甚至闹情绪等问题,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,与同事一起印发并张贴普法宣传材料,为居民解释法律法规、解答法律疑问,还结合媒体报道的5起典型刑事案件录制了“法官大讲堂”线上视频课程,提醒广大社区居民在特殊时期自觉自律,不触碰法律底线。

回顾过去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历程,我既付出了辛劳,也磨练了意志;既收获了感动和感悟,也经历了成长与蜕变。我深深体会到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有无数人在默默奉献,而我只是众多默默奉献者中的一员,做了很小的事情。但我们所有的小贡献连在一起,就汇聚成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。



 推荐阅读


中央印发通知:要求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

社区防控实录:我们的坚守不打烊

在社区防控一线,铭记此生不变的初心

街道不容易,社区在坚守,他们都是“最可爱的人”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